購物車 (0)
    • 摘要:
      大地工程發展史(6)--天然災害
    • 期數
      164期
    • 作者
      董家鈞、陳天健、 陳江淮、 林銘郎
    • 前言
      洪如江教授的工程地質大綱一書中提及土木工程的範疇:土木工程在於雕塑地球以適合人類的生活,雕塑地球,必然與地質有關,處理地質相關的土木工程技術便是大地工程(洪,2017)。洪(1992a)曾對國內外四十年來大地工程技術進行回顧,也說明了土木水利工程學會中大地工程委員會、大專院校大地工程組、以及大地工程技師的沿革。 人類的幾千年文字歷史之中,記載了不少滄海桑田的變化;即便是人的一生短短幾十年,也會經歷一些天災地變,感受到天然災害的威脅,並產生想要進一步了解如何因地制宜、減少損失。由於地球環境本身是一個動態的系統,地震、颱風、火山、山崩、狂風、豪雨、洪水、乾旱等現象,都是自然現象,也是地球環境演育過程之一部份,只要人類不與危險交會或接觸,未必會發生災害。但有些人,或因無知或刻意,進入危險之地(例如山崩活躍地區、洪水或土石流必經之地、經常發生雪崩之地等等),就可能發生災害。當這些自然現象影響到或危害到人類的生存時,就被稱作是天然災害(natural hazard)或地質災害(geological hazards; geo-hazards)。Bell (1999)列舉的地質災害包括火山、地震、山崩、問題土壤、河流作用與洪水、海水作用與侵蝕、風成作用與砂丘、土壤沖蝕與沙(石)漠化、廢棄物與其掩埋、地下水污染、地層下陷等。事實上這些災害有些時候不全然是天然的,有時也會是人為引致或使之擴大。 臺灣地處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常經之地,氣候屬於熱帶或亞熱帶,加速了地表岩石的風化和侵蝕;又位在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海洋板塊的擠壓碰撞帶,造山運動快速激烈、河川坡度大、隆起作用與削平作用迅速、斷層密布、地震頻繁等特殊的地質背景,加上地狹人稠,土地利用需求已超出一般的開發,為臺灣帶來更多的災害問題。由於地震與颱風災害是國內最常見的天然害。對於天然災害的調查與防治,大地工程專業人員投入比較多心力的災害研究與因應對象也是地震災害與坡地災害,因此本文以此兩方面之災害課題,回顧國內大地工程在這兩類天然災害的發展沿革。